分卷阅读233(1 / 1)

加入书签

就也留在莫州,只是这写文章的活计就要麻烦魏长史了。”

谢景安完全一副知会的口吻,刘主薄与魏长史两人再不相信也知道这件事再无转圜的余地,不禁心情复杂的沉默了片刻,刘主薄还欲再劝说,魏长史却已认命了,站起身后拱手道:“谨遵殿下谕令。”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无论王府的人再怎么反对,可在谢景安的坚持下还是整个王府都动起来,忙着准备明日一早去平州的事。

顺王府这么大动静,莫州的各世家商贾不可能没有察觉,他们虽没到确切的消息,可谁都不是蠢人,稍一联想就明白了谢景安打算做什么,有的窃喜,有的却是惊慌起来,纷纷到王府求见想要证实,可如今谢景安忙得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哪有功夫搭理他们,只让崔同传了句话从明日起封地一切事宜由刘主薄主持,就彻底关闭大门不接见任何人。

因为时间仓促,整个顺王府的人几乎是忙了一夜,才堪堪将一应准备好,谢景安也几乎一晚上没合眼,他倒不是准备什么,而是仔细推敲林言的计划,再结合自己的计划,看是否能真的帮到林言,而不是忙中添乱。

一夜很快过去,第二日天不亮队伍就准时启程,在谢景安日夜兼程花了四五日的功夫终于到得平州后,宋良压了多日的公文也终于开始启程,一路披星赶月直奔长安。

平州离莫州距离不算远,但离长安就是万里之遥,即便是不眠不休,一路上跑死了数匹马,等将文书送到长安,也是十日后了。

这个时候的长安正是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时节,虽百姓们还沉浸在边关战事的恐慌里,但长安城的世家贵族却已经换下厚重的冬装,呼朋唤友的踏青设宴,就连后宫之中也好似这场战争必赢一般,恢复了往日的气氛,唯有前朝康平帝与太子以及几个重臣还满腹担忧,时不时聚在一起议论一番。

今日也一样,康平帝一到边关关于战事的文书,立即召来几个心腹大臣,太子虽被他禁足,但关于这等大事,还是将他传唤过来。

说是商讨,其实没人反对,就连康平帝自己也沉吟了一番,笑道:“朕原以为这场仗要打上许久,即便能赢,也是惨胜,说不得三路支援的大军也会十之去三,不想这才月余的功夫,三路支援的大军还没到,颌曷就忍不住想要谈和,看来镇守平州的宋良果然有些本事,只是颌曷谈和的条件,着实让朕有些为难,朕记得康安今年还未到生辰,尚才八岁,大周朝从建国以来,还没有八岁的公主远嫁和亲的先例,再者康安与锦安同出一母,依锦安的脾气,怕是不会同意此次谈和,平州又是在他的封地上。”

康平帝越说越觉得有些麻烦,眉头也忍不住紧紧皱了起来,显然对顺王有所顾虑,几个重臣想到当时顺王将那个小国王子痛揍一番的场景,也觉得有些棘手,唯独太子身为储君,又对顺王深恶痛绝,几乎未做考虑,就直接道:“儿臣以为父皇多虑了,顺王即便再喜欢康安,可身为父皇的儿子,大周朝的藩王,论情论理,都不该在这个关头反对,不然岂非不孝,置天下百姓于不顾?若当真如此,只能说他不配当父皇的儿子,不配做这个藩王,父皇只让人将他锁回来问罪就是。”

这个法子虽简单粗暴,倒也不是不可行,几个重臣你看我我看你打了会儿眉眼官司,就纷纷附和起来,康平帝半晌没说话,也不知在深思什么,片刻后才长叹了一声,怅然道:“为了天下百姓,朕什么都能舍得,康安身为朕的女儿,能理解朕的一片苦心的,只是到底是朕对不起康安,这件事先别传出去,让朕再好好想想,说不得还有别的法子,康安到底年纪太小了,还只有八岁,朕实在不忍心。”

几个重臣和太子如何都没想到一向果决的康平帝会在这个时候优柔寡断起来,不禁焦急道:“这等紧要关头,陛下万万不可犹豫啊,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如今颌曷想要谈和,说不得过不了几日就又改变了主意,到那时如何对天下百姓交代,若陛下当真舍不得康安公主,那换个人嫁过去和亲就是,微臣记得现下尚还有几个适龄的郡主尚未婚配,陛下大可认做义女,赐个封号,想来颌曷是不会有意见的。”

“换个人?”康平帝听罢后还没说什么,太子就忽的冷笑一声,道:“吕尚书怕是方才没听清楚父皇说的话,颌曷指明了只要康安和亲,若当真换个人,惹怒了颌曷从而改变主意,吕尚书有几个脑袋能背负的起这罪责。”

第179章功臣

太子话音落下,几个重臣都微微有些吃惊,就连康平帝也深深看了太子一眼,只是未说什么,也不对太子以及吕尚书方才的话发表什么看法,沉吟了一番后道:“此事朕还要再斟酌斟酌,你们先行退下,此事容后再议。”

康平帝一句话定下,几位重臣即便是再不甘心,却也不敢再说什么,躬身行了一礼后就退了下去,剩下太子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他刚下定决心,咬咬牙欲再说两句,不想一抬头对上康平帝冰冷的眼神,顿时吓得瑟缩了一下,满肚子刚想出的话也跑的不见踪影。

此时再听到康平帝一句,“怎么?太子还有话要说?”虽声音波澜不惊,但太子怎么听怎么觉得心惊肉跳,立即打消再欲劝劝的念头,匆匆留下一句儿臣告退,就忙不迭的从大殿里退了出去。

康平帝平静的看着太子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待殿门重新关上后,也不知是说给旁人听,还是在自言自语,缓缓道:“太子性子还是急躁了些,气量又小,不能容人,好在是个孝顺的,再磨一磨,虽做不了明君,却也能做个守成之君。”

长安城暗流涌动了几日,康平帝才下定决心,答应颌曷谈和的条件,只是在选定谈和的人选时却又遇到了麻烦,因为在颌曷的条件中,要求顺王亲自北上与他们谈和,那选出来的人就少不得先要到莫州宣旨,而后作为随从,陪同顺王一起到得平州,再行谈和。

若是旁人就罢了,有康平帝的圣旨,即便再不满,也不敢说什么做什么,可偏偏是顺王。

顺王的脾气在长安城是出了名的,满朝文武就没有他不敢打不敢骂的,当着康平帝和文武百官的面就敢把想要求娶康安公主的小国王子打断腿,更不要说去宣旨让康安公主和亲的人了,运气好一点可能断胳膊断腿,可运气差一点,说不定就没命回来了。

能混进官场的,虽不至于各个都是人,但都是惜命的,没谁敢接这种一看就没好下场的差事,是以早朝这样严肃的场合,硬是吵闹的仿若民间的菜市场一般,你推举我,我推举你,嘴上说着夸奖对方的话,可面上的表情却充满了火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