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7(1 / 1)

加入书签

是青壮,但底子太差,就是有习武的,也多是花拳绣腿,若是不花些气力好生训练他们,恐难为殿下办差。”

先是不能陪他用膳,紧接着也不能陪他习武了,谢景安听着不太对,这不像他平日的性子啊,该不是自己做了什么事,惹他生气了吧。

谢景安想来想去,这几日也没发生什么事,唯有昨天喝断片后有些记不清,不由迟疑的道:“昨日本王喝醉后,当真没发生什么事?”

他只记得昨日气氛实在好,他许多年不曾这么热闹过了,再者有林言陪在他身边,他一时高兴,不禁喝了一杯又一杯,还拉着林言的手话痨似的说了好些,之后就有些记不得了。

谢景安想着,该不会是自己拉着他的手让他有些不高兴了吧。

谢景安这么一问,崔同也犹豫起来,想了片刻,又看了看他的神色,还是老实道:“回殿下,昨日殿下喝醉后,确实没发生什么事,倒是殿下曾拉着林将军去书房密谈,不过也只有一盏茶的时间,属下刚吩咐了人让膳房的煮些醒酒汤,林将军就搀扶着殿下出来了。”

去书房密谈?谢景安听到这几个字,脑子里顿时模模糊糊的闪过些画面,而后心里咯噔一声,不由在心里苦笑,难怪林言这么稳重的性情也生了气,原来昨晚被自己性骚扰了啊。

想到自己跟个流氓似得在他脸上又摸又亲,谢景安就觉得臊的慌,同时又有些担心,林言会不会因这个事厌恶自己,跟自己离了心,一想到可能有的后果,谢景安就恨不得倒带回昨晚掐死自己,你说你怎么就这么沉不住气呢,这下好了,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将人吓跑了吧。

谢景安心慌的不得了,几乎忍不住想要让崔同备马追到城外军营去说个清楚,可话到嘴边,还是又咽回去了。

现在就已经尴尬了,万一说破后更尴尬怎么办?以后还要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谢景安考虑来考虑去,到底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意兴阑珊的挥挥手道:“罢了,没什么事,让膳房的人将膳食呈上来吧。”

有些没滋没味的用了午膳,谢景安又在内堂坐了一会儿,勉强算是控制住了情绪,然后去了书房。

谢景安用膳前让人传了报社的于主事,他到时,于主事已经等着了。

因是过年,于主事也打扮了一番,头发梳的整整齐齐,衣裳也是簇新的,往日有些凌乱的胡须也整理了一番,颇有些文人雅士的风骨。

行罢礼后,谢景安让他在下首的椅子上坐下,笑着问道:“过了年,只怕要不了多长时日官道就能通了,本王着你准备的报纸的可印制好了?”

于主事恭敬的回道:“回禀殿下,新年前就已然准备好了,足足印制了数百份,每个村子一份恐不够,但州城县城镇上却是足够的,按着殿下的吩咐,本应多印些,只是会雕版的工匠实在难寻,即便是日以继夜,也只能印出这么些了。”

这时代书籍印刷受雕版的限制,的确不能大批量印制,因此书价一直极贵,这也是为什么科举会被世家垄断,毕竟百姓温饱尚且勉强,又何来的银钱能供的起子女读书?

谢景安沉吟片刻,虽然觉得为时尚早,但做个试验点倒是可行,便假装思索一番,灵机一动道:“雕一整版既花时间,又功夫,还对工匠的手艺要求极高,稍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那何不将字分开雕版呢?”

“分开雕版?”于主事怔愣了一下,有些不明白谢景安的意思。

谢景安笑了笑,道:“本王也是浑说的,本王是想着,既然整块的版能雕,那一个一个字单独雕刻,岂不是更容易些?若是要印制文章,只管将需要印的字挑出来按着文章重新排列就是,岂不是比用整块的版印制要简单些?”

活字印刷术本就是巧夺天工,哪怕谢景安如今想着也觉得人民的智慧真伟大,更何况是从未听说过的于主事。

谢景安一番话说完,于主事就直接呆住了,过了许久才一脸恍然,随后欣喜若狂的对着谢景安一躬到底:“某代天下读书人,谢过殿下,殿下此法,当真是功德无量,足可载入史册的啊。”

谢景安被于主事夸的坐立难安,脸皮滚烫,毕竟这可不是他发明的,他借用可以,可不敢将这个名头安在自己头上,便摆摆手道:“于主事万万不可这么说,这个法子可不是本王想出来的,是本王在长安时曾出城秋猎,无意中遇一老道,那名老道向本王讨了壶水喝,又问本王要了只野味,随后告诉了本王这个法子,本王只以为天方夜谭,并不当回事,一度忘了,还是这些日子不时与于主事商谈报纸一事,这才想起来。”

古时有不少山中遇高人的传说,谢景安这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再者他如今的威望今非昔比,因此于主事接受度良好,几乎没思考几分钟,就恍然大悟又带着些兴奋道:“某原以为是殿下天纵奇才,却不想是有此奇遇受仙人指点,既然是仙人指点的仙法,那定然是万无一失,某这就回府找工匠试一番,待大功告成之时,再来向殿下禀告。”

第123章报纸

新年后没过几日,天气果然一日比一日暖和起来,离新年过去不过半个来月,雪就开始渐渐化了,谢景安又等了两日,见天气没有反复的样子,便再也不耽搁,从宿卫与巡城卫中挑出几人,又从林言训练的新兵中挑出些表现良好的,便让他们揣上报纸,打马疾驰奔向各个州县。

张家村位于定州最南边,翻过几座山便是莫州的边界,因村子所在的位置远离州城,便是镇上也离的颇远,是以张家村的人如无大事,轻易不会外出,每日就围着田地打转,对村外之事知之甚少,茶余饭后说的不是张二狗子又挨婆娘的揍了,便是谁家被偷了只鸡,谁家又生了闺女,整个村子的人几乎都目不识丁,唯有一个识些字,现下在镇子上的一家铺子做着掌柜,是全村最体面的人,也是每个青壮羡慕的对象。

因是冬天,还没到开春能下地的时候,张家村的人便大多窝在家中边取暖边说话,这一日也是如此,搬把凳子揣上一把瓜子就说了一上午,眼见着到了午饭的时候,正各回各家,才走到门口,就见一群小崽子在村子里边跑边嚷嚷:“张掌柜回村咯,张掌柜带着婆娘回村咯。”

一群小崽子不过五六岁的模样,最是爱玩闹的年纪,轰隆隆一顿疯跑,转眼便跑出老远。

张掌柜是村里村长家的长子,因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又在镇上做着掌柜,村民们便喊他张掌柜,喊的久了下面的孩子有样学样,便跟着也喊他张掌柜。

走到门口的一群人原是准备回家做饭,听了这话顿时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