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8(1 / 1)

加入书签

你有时间把我脖子弄成这样子,还不如叫醒我,聊聊天也好啊。”

严澹笑着回说:“好好好,都听你的。”

虽然严澹内心想的是:盖棉被纯聊天这种事,聊起来估计陶清风一来休息不好,二来擦了些别的火出来不住怎么办。他也很无奈,昨晚上搂着陶清风时,差点想不管不顾把他抱上直升机,飞到他家哪个没人的度假小岛上面去,什么人都不打扰,什么正事都不干,就每日教陶清风周公之礼到底是什么。

忍了又忍,才忍住。

不过严澹现在也还没有放弃这个念头,愿望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

和康学英这一路调研,陶清风了解到关于剧、关于农村更多的情况:这部片子的原型文本,是纪实文学书目《塘瀚之路》。这本书,是康学英一个在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朋友推荐给她看的,看了之后让她深有感触。这部片子的筹拍,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虽然这种支持更多体现在审核通道上,投资拉得并不是特别多。但也足够康学英筹起基本的班底,满怀动力去做这部剧。

不过这一路上,陶清风也思索着更多的疑惑:“我记得上世纪走市场经济,集体合作社模式是已经被淘汰了的。不吃大锅饭,个体经营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

“今非昔比。”康学英淡淡道:“这样子来解释吧,没有人捆住农民的手脚了。农民的很多选择是进城打工,留守老人和小孩在村里。他们的确去拼搏奋斗了,但有没有靠打工富裕起来呢?”

陶清风诚实道:“我并不太清楚这后面的数字。”

康学英反问:“那你清不清楚,为什么农民要选择进城打工?”

陶清风沉吟道:“我想是因为,即便打工很辛苦,但是入还是比种地要高。”

“是。就拿塘瀚村为例,这个村辖十个自然村。登记人口约三千人,土地面积约两千亩。也就是说大约一户人家能分到一两亩地。一亩地能产多少作物呢?如果耕细作,拿辣椒这种作物来说,可以年产三四千斤。折算成市价约三四千元。这就是农民的全部年入了。还是在他们非常勤劳,成也没受到天时影响,老天爷赏饭吃的情况下。几千元维持生活,又要照顾老人孩子,基本不可能有什么结余。”

光靠个人单打独斗的种田,也摆脱不了贫困。何况就算解决了吃饭问题,其他的,穿衣看病养孩子上学都需要用钱,钱从哪里来?这才是很多农民不得不去打工的原因。

康学英对陶清风继续说:“而农民如果出门打工,有的运气好,年底还可以带几千元回家。可是这也远远不能让他们富裕起来。有句话叫做‘一|夜跨过温饱线,三十未进富裕门’。”

陶清风回想着剧本上,一开始赵晖刚大学毕业时,也是不愿意回村的。他在大城市找工作,但是要租房、要吃饭、要面对大城市种种消诱|惑……半年下来,他只存了一千多元,深深意识到“这样不行”。

穷则思变,是剧本的核心之一。

陶清风边跟着康学英,在村里田坎附近走动散心,他眼中所见,田地中作物斑杂,各家人种的不一样,有人田地种得齐整,有的甚至荒芜。

陶清风这时候就恍然理解了一点大纲里对于“集体化产业分工”的理解,说了一个之前一直不太懂的词:“规模经营。”

“对。”康学英说:“把地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

陶清风又想了想,道:“所以需要有生产队。”

而且塘瀚村还把外出打工的人召集起来,搞建筑跑运输的多,成立了建筑支队、运输支队。以前每家每户都需要挑着菜,走几小时去城里贩卖,现在一辆大车就可以拉走。而且还可以统一被城里大饭店、学校等承包。稳定贩卖、价格实惠……

生产队、建筑队、运输队,这就是所谓的“产业集体化”。每个支队都以“企业化”管理来包装,走公司流程,有生产经营目标和盈利要求。和从前的供销合作社不同,那时候大家吃大锅饭,而现在则是大家发工资。目的是为了把力量拧在一起。

陶清风隐约觉得,有一条逐渐清晰的路,在眼前展开,虽然背后一定还有更深层的东西,等待着他去挖掘……

康学英看他逐渐领悟的样子,道:“我那个在新闻广电总署的朋友说,他看到了那本纪实的《塘瀚道路》,不敢不推荐。而我看到了这个本子,则不敢不拍。华国农业人口超过三分之二,华国粮食红线必须坚守。这世上有些事情,是你看到了就知道,不能不做,也不敢不去做的。”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部分描述,参考王宏甲:《塘约道路》,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3页,第26页,第46页。后续剧情也有参考此书内容。(卖安利:两年加印超过十多次三十万册,全国数百万机关乡镇干部案头参考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不可多得的好书。)

第104章换档风波

在陶清风跟着康学英调研的时候,并不知道《乾侠东君魔女》的换档意图,再次被长鲸卫视的领导们认真考虑过了。

《乾侠东君魔女》一周播放四集。在周五晚上第三集、第四集播出后,电视剧的口碑再次稳健上涨。

董老先生一家人在周五晚上十点准时看,而无数期待的观众和他们一样,也并未失望。

沈阿姨自从离开陶清风身边,去照顾怀孕的儿媳。一家人为了节约生活成本,回到了农村老家。沈阿姨的老家农村不算赤贫,家居虽小五脏俱全。如今小孙子已经六个月大,一家人晚上看那台老牌长虹电时。沈阿姨忽然瞪大眼睛指着电视机屏幕:“啊!是小陶哥啊,我以前给他做过饭的。”

《乾侠东君魔女》片头曲上的制作人员信息,正好放到“主演:陶清风”一栏。

媳妇抱着孙子哄,闻言道:“就是那个你说的那个暴躁小明星?”

儿子因为老娘受过以前陶清踢了一脚,还是他出面去公司领赔款,对他老娘的前雇主实在没什么好印象,就“哼”了一声。

沈阿姨道:“那都过去了,小陶哥后来改好了。再说了谁没个生气的时候?他们明星压力很大的。再说我辞职那个月他还让公司多给我发了一个月薪水呢。小陶哥其实是个好孩子。”

不过他们还没来得及对陶清风的品性作进一步的讨论,电视剧就开始播放了。本来随便看看的心思,却不由自主被电视上的剧情吸引了过去。和董老先生一家相似,不知不觉就看完两集,都十二点了。

媳妇怀里的闺女倒是睡得很熟,她才六个月大,当然是看不懂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