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苏宁(下)(1 / 1)

加入书签

第三百十三章苏宁(下)

一阵寒暄后,屋内众人才纷纷入座。

此次刘继业前来民政部,一方面是与自己的文官系统见面、一方面是了解民政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地方士绅等实力派的谅解,使双方达成一致后共同对付清廷。

刘继业有求于他们士绅,需要他们的力量维持秩序、维持政府的运转,同样士绅也有求于刘继业的军队保护。更何况刘继业毕竟是目前的江苏都督,作为地方士绅,他们也希望能够在刘继业掌控下扩大自身的利益。

更何况,刘继业也算士绅出身,其父亲还是咨议局议员之一,相比不少底层出身的泥腿子,合作起来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这些因素,再加上张謇从中撮合,双方都有着合作的基础和心思,而这些士绅也拿出了他们的诚意,不仅加入军政府、更是积极主动维护秩序安稳、大方地向革命军政府捐献钱财。

其实也是因为相比令人失望透顶的满清,革命的口号、革命的主张符合地方士绅与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观点。

当士绅们被‘皇族内阁’的背叛所伤,而革命军又在江苏获得了成功后,在不违反甚至符合他们的政治见解的前提下,他们也就半推半就地加入了革命的战车。

首先各厅厅长都介绍了一下各自管辖范围的情况,基本上完整地接收了清廷在江宁的班底,在光复后各地并无出现大的动乱。

而程德全亦带来了苏南各县最新的回应:“除常州府有二县表明将继续忠于满清外,江宁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太仓及通州皆已同意向军政府效忠。然长江北边之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及海州目前还在清军控制中……”

张謇接过话道:“我民政部已要求效忠之各县各府前来江宁叙职,同时将派革命专员前往各县监察……亦已向军政部提出派遣革命军至各县驻扎的请求。预计四天内便能基本将江南之行政恢复正常。”

在接下来的各厅厅长汇报下,刘继业基本了解了江苏南部已经快速地恢复秩序、官府在维持原样和原班人马的基础上继续操持着政务,各方面与前清相比只有细微的差异,就连在座的不少人脑袋后面还留着辫子。

为获得立宪派士绅的支持,刘继业早已承诺不会对满人大开杀戒,而江宁将军铁良以及拒绝反正的两江总督张人骏则在张謇的建议下,被军政府软禁了起来,等待日后再行决定。

在刘继业基本上信守了自己的承诺后,立宪派也投桃报李换以支持。

刘继业深知,在文学社与国家主义还没能够对许多人产生影响、自己尚未能建立自己的文官行政班底之前,他就只有与士绅们互相利用。不过相比如张謇这般真心以为刘继业是其士绅一分子,刘继业却知道立宪派们如不跟进时代,终将会被自己所淘汰掉。

“都督何日召开省议会啊?”

问话之人是工商厅长熊希龄。这位湖南籍贯,曾被誉为湖南天才的前清翰林,在立宪派中地位不逊张謇,对刘继业也无那么尊重,只是因为恰巧于江宁光复时曾任工商总办,被张謇拉着加入了军政府。

而张謇之所以如此卖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他说服了这帮地位崇高的立宪派加入军政府的,就是张孝准承诺速开省议会,并以此为基础召开真正的国会。

你立宪派在满清那里得不到的东西,革命党人送上!

若非是因为召开省议会以及国会的承诺,并且张謇私底下保举其担任国会内阁成员,再加上熊希龄确实是对清廷失望,不然他是说什么也不会出任啥工商厅厅长的。

不过对于年纪轻轻就担任一省都督的刘继业,他虽然保持了表面上的尊重,内心却颇有不以为然之意。

“江宁……江苏光复这么些天来,军政府的动静看不到,这江苏咨议局被当作了民政部,那么省议会以及将来的国会位置总得先找到地方吧?”

刘继业对熊希龄面带微笑,表面上没有丝毫着恼道:“省议会可以由江宁将军衙门改制,本都督将兴修一事全权交予民政部负责。除经费之外,待各路俘虏甄别完毕后,亦可通过军政部监督参与兴建改修。”

见刘继业‘放权’,熊希龄脸上出现了一抹笑意,却追问道:“然大国民会议又如何?都督对此是如何打算的?”

对熊希龄这人,刘继业虽然此前了解不深,却也大致清楚其底细,知道此人与袁世凯交从甚密。虽不宜透露过多,但是适当的安心也是需要的。

“粤省为首义,又已号召凡独立省份派遣代表至广州共商国事,订立约法,那么临时国会自当在广东召开……”刘继业撇了一眼熊希龄,见其面露不满时,淡淡地补充了一句:“然而时至今日,单纯武力上喊打喊杀,只能涂炭生灵,陷我同胞于不义……况且,北方除了满清朝廷之外,更有大量如袁宫保等开明官吏,若大家能以共和政权为前提实现南北议和、清廷和平退位,则天下幸甚!而国会之最终正式地点,也自然应该放在北京不是?”

熊希龄面露深思。他本意是想让刘继业这个江苏都督与广东争权,把这个国会设在江苏,没有必要屈居于一群会党头目之下。不过既然刘继业已表露出了南北议和的意思,对于他熊希龄而言自然非常绝妙。尤其是北京是他的老根据地,根基比江苏高了许多。

对于立宪党人而言,满清固然失望、激进派也高呼过激进的口号,但是距离公然起来造反终归差了那么半步。

广州的光复给立宪党人带来了选择的权力;要么继续跟着清廷走下去,然后只能不断地‘请愿’、期望朝廷能够放权,或者是转而支持革命派,甚至自己当家作主!

在局势未明朗,大家也对清廷都还怀有一丝希望时,大部分立宪派只会观望。但是当东南重镇江宁随即也光复,如今包括上海在内的整个江南都挂起了九星旗时,立宪派心中的天平就逐渐朝某一方向倾斜了。更何况士绅中心思活跃的,如熊希龄、如张謇,其实早就希望借着乱局的机会为己方谋得利益;无论是借乱党迫胁朝廷、或者是加入乱党建立共和,选择权都在他们手上!

江宁的光复,只是促使江苏的这些本来就摇摆不定的立宪派在共和方面落下了自己的筹码。

然而江苏以外,全国各地的立宪派与地方士绅中还有不少人在观望,下不了决心……

张謇却已事先知道了刘继业与袁世凯有着某种联系,刘继业也托张孝准向其透露了一些内容,因此此刻并未像其他在场之人一样面露惊讶。

刘继业轻叹了一口气,忽然倾身凑到熊希龄和张謇跟前,在他们面前小声道:“此事只与二位说,为共和计、为国会计、为天下计,可千万不得外传……”

“文鹿你说。”

刘继业故作神秘道:“共和制宪,召开国会,这是革命党人与我之诉求。然而谁人领衔做这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孙文不行、黄兴不行、我亦不行……唯一人选,只有袁项城!”

######################################

“文鹿啊……”张謇办公室内,这位民政部总长关上门,看向刘继业难掩笑意地说道:“今天你总算是说了句大实话!”

“你有这番认识,老夫也就放心了!如今天下乱局、朝廷与乱党之争,确实只有让袁项城出山掌权最为稳妥了。也只有袁项城能够控制局面,总不能陷入内战!”

刘继业面带微笑道:“袁宫保与我早就有联系,若非有此乱局,他离出山还遥遥无期,而国事亦只能一天天败坏下去,离立宪之愿望越来越远。只有利用好广东的乱局,才能真正实现你我之抱负。”

张謇叹了口气。既然已经上了‘贼船’,也就只能一条路走到底了。

此时刘继业忽然想起那个见识谈吐俱不凡的工商厅实业处处长,于是与张謇问了一句。

“他啊……”张謇想了一下便知道所说之人。

“此人姓陈名辉德字光甫,是江苏镇江人,因为英文不错考入了汉口邮政局……”张謇回忆了一番,他对这个年轻才干也是印象很深:“后来他曾随团去花旗国参观国际博览会。会后入了什么……花旗某大学堂的商学院,前年毕业归国的。”

“彼时正好在筹办劝业会,老夫见过此人后觉得不错,就推荐入了筹备会里,工作很出色……”

刘继业点了点头,开口与张謇协商道:“我既然回宁,则都督府的审计司等各司也都要开张了。这个陈光甫,我看着很顺眼,而且听他讲最近实业厅工作也不多,就想跟季直公商量下,把此人借给我都督府如何?”

所谓审计司,就是都督府内负责督查军政府账务、核实预算的部门,性质类似刘继业自己所供养的幕僚。

张謇对此倒是无所谓,也知道刘继业手上缺人,哈哈一笑就允诺了。

聊了一阵轻松的事情后,张謇从自己的西装口袋内掏出了几张纸条,低声道:“老夫前日向各地立宪同志及咨议局拍电报,号召其独立,自创共和宪政……然而,除了湖北汤化龙、四川蒲殿俊回信暗中表示支持之外,其余各省皆无反应。”

刘继业对此其实并不意外;由于清廷尚未来得及弄出铁路国有这一最终丧尽了民心的举动,使得如今哪怕江苏和广东都已独立了,却还有不少省份在观望。

“说实话文鹿!你对乱党与清军的湖南之战有信心吗?”张謇严肃的眼神中带着期待。

刘继业笑了出来:“我对湖北新军有信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