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1 / 1)

加入书签

“啊什么啊?想做生意就快着些,爷还等着有事儿呢。”李汝舟不耐烦地瞪着他。

伙计这才木木呆呆地点头,“好,好。”

旋即又意识过来什么,“爷先等等,我去叫几个人过来帮忙。”

这铺子就他一个伙计,显然这么大一笔买卖忙不过来。

李汝舟点头,他就飞奔着出去了。

不多时,他就带着三四个年轻人进来,也不知道从哪儿叫来的。

众人一起忙活着把药材装进袋子里,又套了车,亲自给李汝舟送到起死阁里。

统共算下来,二百两银子。

采薇看得咂舌,就二百两银子,对她目前来说也是可望不可即啊。

看人家李汝舟,随手抽出一张银票子,就有了。

她暗暗感慨着,旁边的陆瑛看得心头直跳:这丫头又看上人家的银子了?不行,他得赶紧弄些银子傍身才行。

起死阁有了药材,李汝舟就从家里找了几个下人守着,看那伙计甚是老实,他临走前又拍着人家的肩头交代,“只要你家的药不掺假,以后我这铺子就从你那儿进货。看你这人不错,你再给我介绍几个懂药的伙计可好?”

那伙计也没想到一桩生意竟会带动后续不断的财路,当即连连点头答应,“好,爷尽管放心,我这就回去给您找人。”

药材全乎了,伙计也有了人选,李汝舟方才放下心来,带着下人开始拾忙碌起来。

采薇和陆瑛自然也帮着。

一直忙碌到日当正午,方才有了眉目。

李汝舟看一眼外头的日头,就喊过采薇,“走,先吃饭再说。”

采薇也觉得肚子饿了,看一眼还在忙活着的陆瑛,道,“先放放手,吃完饭再干。”

陆瑛答应着起身拍了拍手,把身上的衣襟抻了抻。

就这个动作让李汝舟看直了眼,他心想,这男人可不是一般的男人啊,寻常干活的男人,谁会在意衣裳的边角是否有了褶皱?可见这男人出身不凡。

他暗暗存了心思,也没多说什么,带着大家伙儿径自出了屋。

外头已经套好了车,他先让采薇进去坐了,这才和陆瑛两个一左一右坐在车辕上。

自打庄头儿媳妇跟他说了采薇的志向,他一直对采薇礼遇有加,不肯在言语上轻薄半分。

陆瑛斜眼看着改了性的李汝舟,暗暗猜测到底是什么让他变了样儿。

一路上两人谁也没理谁,就这么沉默地到了地儿。

李汝舟先跳下来,挑了帘子要扶采薇。

采薇依然没扶他的手,下得车来,才发现李汝舟竟把他们带到家里去了。

她不由诧异,“怎么到你家里了?”

其实随便找个地方吃点儿就好,这到人家里来,着实有些叨扰。

李汝舟却满不在乎地一笑,双目是满满的温情,“上次你救了大嫂和侄儿,我娘就一直念叨着要见见你这救命恩人呢。正好大嫂身子也健朗了,也想见见你。”

人家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对于她一个拿人家银子干活的坐堂大夫来说,的确不好拒绝。

她只得硬着头皮跟着李汝舟进去。

陆瑛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们,心中暗想:也不知道李汝舟这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李家院落不大,人口也不多。除了一共大小五个主子,家里使唤的统共十来个丫头,还有几个做粗活的、赶车的男仆。

下人们住了倒座房,李大爷一家三口住了东跨院,李汝舟住西跨院。

李家老太太则住正房。

李汝舟带着他们沿着石子甬道一径儿来到正房,那是三间大瓦房,一明两暗,抄手游廊连通东西跨院,门口廊下挂满了各色鸟笼子。

此时正叽叽喳喳叫着,倒是悦耳。

门口站着一个穿青色偏襟褂子、青色裤子的一个小丫头,见李汝舟带着人来,忙蹲身福了福,脆生生地问好,“见过二爷。”

李汝舟眉开眼笑直摆手,“快告诉老太太,就说是咱们家的救命恩人来了。”

这话倒闹得采薇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是顺手救了人罢了,何况还了人家诊金、各色用品了,如今又把她捧为座上宾,她实在是当之有愧。

陆瑛冷眼瞧着李汝舟这副做派,心中暗暗嗤笑:这小子,正明目张胆地追求采薇呢,不然,有哪个东家会把坐堂大夫捧得这样高?还带着来见他母亲?

这是当儿媳妇来对待呢。

李汝舟话音方落,还没等小丫头进去禀告,屋内就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老妇声音,“敢情舟儿带着上次那位穆姑娘来了?”

李汝舟这下笑了,“是,娘,您老人家不是天天念叨吗?今天儿子就给您带来了。”

“好,好,快请进来。”屋里似乎有帘子轻响,显然是李汝舟的母亲从里屋出来。

小丫头赶紧挑起门口的天青色轻绸软帘,李汝舟含笑让着采薇,“进去吧。”

事到如今,采薇也不能退缩,反正又不是什么皇太后,不过一个寻常老太太,见就见吧。

于是,她抬脚迈步进去。

第114章角膜

屋内的李家老太太正迎出来,双手摸索着门框,走得颤颤巍巍的。

采薇猛地一怔,回过头来看着李汝舟。

李汝舟神色有些沉肃,淡声道,“我娘眼睛不好。”

采薇心想:这哪里不好?分明是个盲人啊。

看这老太太的模样,年纪也就约莫五十上下,头发半苍,面目清秀,依稀可以看出年轻时也是个美人胚子。

按说花眼是有可能的,可要是盲了就一定有原因了。

不过这老太太倒是乐观,听儿子这么说,依然呵呵笑着,“让穆姑娘见笑了,老身瞎了都近十年了。”

采薇大吃一惊,这老太太年纪轻轻地就瞎了?到底遇到了什么变故?

她想起在庄子上听庄头儿媳妇说过,李家是从京城迁到这桃山集镇上的,莫非是因为在京城遭到了变故?

不过人家家里的这些秘辛,她没有资格去打听,当即也只是一笑,“老太太好,不知道您这眼疾是什么缘故造成的?我略通医术,能否给您看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