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引蛇出洞(1 / 1)

加入书签

赵桓对于这位墨玉麒麟很是好奇,毕竟秦时明月之中墨玉麒麟从未露出过真面容。

虽然这位墨玉麒麟并不是原著之中的那个墨玉麒麟,而是来自于秦时明月网页游戏,但赵桓还是很好奇。

“卿家可否将兜帽摘下,让朕看看你的面容?”赵桓看着墨玉麒麟说道。

墨玉麒麟听到赵桓的话,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将自己的兜帽摘了下来。

一张鹅蛋脸上目若冷电,眉如远山,五官十分jīng致。

只是墨玉麒麟的脸上却有着一片片宛如鳞片,仿若刺青的淡青su案。

然而这些sqig图案不仅没有让她看上去怪异,反而透着一种神秘的美感。

“没想到卿家兜帽下竟然是如此jīng致绝美的面容。”赵桓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的说道。

“麒麟自yòu相貌怪异,承蒙陛下栽培,才有今日。陛下若有差遣,麒麟纵然粉身碎骨,也必完成陛下之命。”墨玉麒麟躬身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扫过六人,开口说道:“如今金人占我大宋山河,明日朕便准备率大军前往太原府收复太原,你们来的正是时候,且休息一晚,明日随朕一起出征。”

“微臣领命!”六人齐声说道。

随后六人一马便一起退出了赵桓的房间。

那匹马自然便是李孝存的战马。

一连召唤出六名得力手下,又得到了六个技能的赵桓很是满意。

虽然如今还有六座府城没有收复,不过赵桓相信,要不了多久,最后这六座府城便会被收复了。

——————

第二天一早,赵桓早早的便起了g。

虽然昨天晚上和焰灵姬折腾了很晚,但是如今的赵桓身体极为强悍,所以第二天醒来自然依旧是龙jīng虎猛。

在焰灵姬的服侍之下,用过早膳之后,便带着昨天召唤出来的六人率领一万三千名兵马出城朝着太原府进发。

至于另外两千名宋军,自然是留在刑州府负责镇守邢州。

金国派遣镇守太原府之人乃是韩常,他祖上本是汉人,不过因为大宋的燕云十六州一直被辽国占据,所以那里的汉人也有不少人在辽国为官。

韩常的父亲便曾在辽国当将军。

后来金国崛起,占去辽国半数土地,韩常便投降了金国。

此次金国入侵大宋,韩常为了表现自己,也立了不少战功,如今奉命镇守太原府。

对于韩常这种明明身为汉人,然而却帮助蛮夷祸害自己同胞的家伙,赵桓可谓是没有一点好感。

——————

大军疾行,两日之后,终于到达了太原城外三十里处。

“杨继业,命令大军再次安营扎寨!”

此时已经是傍晚,所以赵桓便下达了安营扎寨的命令。

“是!陛下!”

杨继业听到召唤的命令,便立即传达了下去。

一万两千兵马安营扎寨。

——————

而此时,在距离他们三里之外有两匹骏马正往太原城的方向狂奔而去。

昨夜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带着数十名亲兵狼狈至极的逃到了太原府,带来了宋国小皇帝御驾亲征已经攻破邢州的消息。

所以昨天韩常便已经派出斥候在太原府周围三十里来回侦查巡视,一旦发现宋军立即向他汇报。

太原府中。

韩常正在自己的府邸之中,在他面前的桌子上,则放着太原城的地图。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来报:“启禀将军,我们派出的斥候发现了大宋兵马的踪迹!”

“那些宋军在哪里?”韩常看着亲兵问道。

“回禀将军,据此后所报,那些宋军在太原城南三十里外安营扎寨。”

韩常闻言,双眼不由得微微眯起,视线落在了面前的地图之上。

之前金兀术逃到太原府之时曾与他说过宋国小皇帝武功盖世,在刑州府中被两万金兵围杀,反而被那个小皇帝一人破一城,将城中两万金兵尽数斩杀。

而韩常心中对于金兀术的话却并不是十分相信,他觉得这恐怕是金兀术战败,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才会如此夸大那宋国小皇帝的武力。

而且金兵真正强大的是骑兵,守城方面完全处于劣势。

所以略一沉吟之后,韩常心中便有了决定。

“传我军令,命城中兵马即刻准备,今夜子时随本将军出城夜袭宋国军营。”

“是!将军!”亲兵领命而去。

————————

而此时,在宋军的营地之中。

此时宋军们都已用过晚饭。

中军大帐之内。

赵桓以及周瑜,李存孝,花木兰等人以及杨家将众人正在商议收复太原之事。

“陛下,我们再此扎营的消息恐怕太原府的斥候通知给韩常了。”杨继业看着赵桓说道。

赵桓笑了笑说道:“不错,这也是朕想要的。”

一旁的花木兰闻言,双目一亮,看着赵桓问道:“难道陛下是想要引蛇出洞?”

赵桓冷笑一声说道:“负责镇守太原府之人名叫韩常,其祖上乃是汉人,此人从小跟在其父身边,熟读兵法。”

“之前金兀术从刑州府逃走,想来此时已经逃回金国,而在会金国之前,金兀术必定会路过太原府,将我们的消息通知给韩常。”

说到这里,赵桓顿了一下,目光淡然说道:“金贼乃是游牧民族,最强的便是骑兵,而我们接连夺回两座府城,都是金军守城而我们攻城,金军骑兵并为完全发挥出真正的战斗力。”

周瑜听到赵桓的话,略一思索,便语气肯定道:“所以那韩常必然会以己之长来攻我方之短!”

赵桓笑道:“周爱卿所言正是朕的推断,若朕所料不错的话,今晚那韩常便会带着金国骑兵前来袭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