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好生熟悉的一双眼(1 / 1)

加入书签

杨大郎抚了抚她鬓角的碎发,温柔的说,“秋闱考试的时间是八月初九、十二和十五日。”

程夏一听,瞬间反应过来了,是了,她刚刚被刘文气着了,连这么简单的考试时间都忘记了,若是让导师知道,怕是要气吐血了。

科举考试始于隋唐,终于清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905年,前后历经了一千三百余年的时光,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延续时间最长,便是放眼世界也是如此。‘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度的兴起,改变了魏晋南北朝的世袭关系垄断,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子弟有了面见圣颜的机会。

在现代的时候,程夏曾经跟导师去过南京秦淮夫子庙的江南贡院,也就是现存的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后来甚至还在江南贡院的基础上,建造了唯一反应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专业性博物馆——中国科举博物馆。程夏当时走在里面,觉得自己的脑海里浮荡的都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毕竟这是千字文的开头两句。

宋朝时期确定了三年一次的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也延续到了明朝。也就是说,刘文今年必须参加秋闱考试,否则就要等到三年之后了。

明朝的科举分为三个级别,乡试、会试和殿试,刘文即将参加的秋闱就是乡试,也是三个等级中最低的一等,考中了就是举人,考不中还是秀才。

经杨大郎提醒,程夏才想起来秋闱考试的时间。

八月初九考第一场,考三昼夜,考试内容为八股文,也就是从四书五经中选择材料来出题;

八月十二考第二场,考三昼夜,考官场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文,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

八月十五考第三场,考三昼夜,考策问,涉及的就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需要考生给出具体的对策和办法。

考试中间需要更换两次考试的场所,所以实际的考试时间为九天七夜。

程夏在电视上也看过关于科举考试的画面,每个考生都进了一个单独的小隔间,隔间里放着考生自备的干粮和水,还有本就备置的号灯,以供考生晚上用来答题照明。

如果通过了秋闱考试,便能进一步参加会试了。因为会试的考场设置在京城,所以就有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进京赶考’。

假设一切都按照刘文计划好的进行,他在那狗官的帮扶和人脉的扶持下考过了乡试,那么明年春天他就能进京参加会试,若是再中了,他就能面圣参加殿试了。

程夏气的牙痒痒的,她一定不会让刘文得逞。不为程上,不为张氏,只为她自己,为她受的那些委屈,和皮肉之苦。便是刘文娶了赵柔,成了那狗官的女婿,她也要让刘文付出代价,让那狗官所有的盘算都落空。

八月初九是吗?很快了,她要提前计划好一切。

程夏将所有银子和银票清点了一遍,确实还差一百一十两,她现在就寄希望于后日的邵老板了。

时间转瞬就到,因为不是集市,所以程夏没有带辣椒酱,只带了十个瓷坛的玫瑰酱。

本来想让杜仲驾车带自己去,结果杜仲病恹恹的躺在床上。这两日天气有些骤变,冷热交替的,杜仲没抵抗的过去,程夏便借了杜仲的马车,打算自己去县里。

杨大郎不放心她自己驾车,便自告奋勇的要当车夫,程夏自然求之不得。因为是去找邵老板,杨大郎又陪同自己,林琇便主动要求在家带小龙了。但是到底不放心她,程夏特意嘱咐了她将房门锁好,不管是陈氏还是杨二郎还是任何人,都不要开门,只管等她回去再说。

左右今日才是二十七日,距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三天,程夏倒也不是太担心。

程夏和杨大郎并肩坐在一起,感受着马车的疾驰和风声的呼啸,总觉得前两日还是酷暑,今天就突然冷了一些,程夏不由得瑟缩了下脖颈。

杨大郎一边驾车一边伸手从车厢里将备好的衣服拿出来,程夏仔细穿上,对着杨大郎甜甜一笑,“我觉得心里暖暖的,根本就不冷。”

杨大郎侧头看了她一眼,笑意从眼角眉梢直接划到了心底。

到了县城,将马儿栓在一棵树下,杨大郎背着一背篓的玫瑰酱随着程夏往杂货铺走去。

本以为今日不是集市,县城不会热闹,结果刚走到繁华的那条街,就见人群自动的分到两边,纷纷对着南边的方向翘首以盼,程夏一阵好奇,不由得拉着杨大郎挤到了前面,小声的问旁边的人,“大娘,你们这是干什么呢?”

那大娘看程夏不知道,便一脸骄傲的对她说,“你不知道啊,咱县城要来个大人物了。”

大人物?程夏和杨大郎对视一眼,程夏微微笑笑,继续问大娘,“什么大人物啊。”

大娘歪着脑袋想了一会,这才开口,“听说是什么京城里的大人物,什么中兵马指挥使,叫什么蒋,蒋什么来着。”

程夏垂眸,京城的中兵马指挥使?还姓蒋?

“大娘,这大人物为啥来咱这崇安县?”程夏又问。

“好像是说这指挥使大人刚收了一个义女,这义女就是咱崇安县出去的,正好指挥使大人来建宁府办事,就将这义女一并带了来,说是来看看老家的父老乡亲。”

义女?程夏笑笑,也并未放在心上,估摸着也就是哪个不太有名的大人物罢了。对,程夏就是这么自信,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自信,若是大人物,程夏自信她定然会在历史上看到过,不会没印象。

程夏瞧着这义女好似等会才会过来,便拉着杨大郎就要去杂货铺,不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看程夏要走,大娘转头就跟别的婶子聊天去了,“你说说,这姑娘怎么就这么好的命啊,从咱这小地方出去,还能认了指挥使当义父,听说还给改了名字,就随指挥使的蒋姓,你还记得刚刚那人说她叫啥来着吗?”

“你看你这脑子啊,刚说的你都不记得了,”旁边的婶子轻笑,“叫蒋薇啊。”

刚往外挤的程夏顿时怔在了原地,直到被旁边顿时闹哄起来的人群挤了一下,重新被挤到了人群之前。杨大郎赶紧护在她的身旁,看她失神,便在她眼前挥了挥,“怎么了?”

程夏的脑子还没有转过弯来,她刚刚有没有听错,那婶子说这义女叫蒋薇,蒋薇啊。她的义父是出生于京城的中兵马指挥使,姓蒋,怕就叫蒋斅吧。

突然,前面有锣鼓开道的声音传来,百姓又欢腾了起来,纷纷呐喊着要见见这大小姐的庐山真面目,也好看看到底是哪家的姑娘能飞上枝头变凤凰。

很快,整个街道两边站满了官兵,阻挡着伸长了脖子要往前探头的百姓。

“都老实点,冲撞了指挥使大人有你们受的。”狗官赵德忠骑马而来,一边对着百姓冷脸怒吼,一边点头哈腰的对着身旁身着武将官服的男人谄媚的笑,“蒋大人,您看看,咱崇安县的百姓可是老实的很啊。”

那蒋大人面无表情的抚下胡须,回头对着轿子里的人轻声说了句什么,只听里面传来了娇柔的应声。

程夏现在满是好奇了,她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那轿子里的姑娘到底长什么样。

无怪她好奇,因为轿子中的姑娘,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那个喜欢菊花的四皇子的正妃,接下来就会是嘉靖皇帝的亲娘,历史上的章圣皇太后。

不过与她了解的历史有出入的是,历史上的嘉靖皇帝亲娘应该是中兵马指挥使蒋斅的亲女儿,怎么现在就变成了养女了,他的亲生女儿呢?

这个蒋斅,还真是世袭的武将,现在是指挥使,后来因为他的女儿蒋薇而身份尊贵。蒋斅没有儿子,所以在蒋薇嫁给四皇子之后,且四皇子被封为兴献王而迁居封地湖北安陆之后,蒋斅就跟随而去了,并在死后被追封为玉田伯。

而这个蒋薇,更是身份尊贵,嫁给四皇子之后又生下了朱厚熜,在朱厚熜当了嘉靖帝之后,身份更是水涨船高几级跳,成为了太后。死后也和四皇子朱佑杬一并葬在了显陵。

不过眼下,四皇子和这个蒋薇肯定是没关系的,甚至可能连面都没见过。程夏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这个未来的太后,这就是机缘巧合吗,她先是见到了四皇子,又见到了他未来的媳妇,好笑的是两个人并没有见过面。

程夏踮着脚往前看,机会难得不是,她还是要看看这个蒋薇长什么样的,毕竟程夏在现代的时候连她的画像都没有见过,只知道这个女人在嘉靖当皇帝的前期,也曾对他有过不少的指点和帮助,足可见这女人也不是一般人了。

轿子翩然而来,程夏睁大了双眼,轿子中的蒋薇微微掀开轿帘,蒙着面纱的一张脸扫视了下拥挤的人群,倏然,她的眼睛和人群中的程夏对上,程夏的瞳孔蓦然放大,看着蒋薇仓皇的将帘子遮上,程夏脚步一阵踉跄,险些就站立不住。

轿子里的那双眼睛,好生熟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